各县区教体局(教育局),各市属中等职业学校:
201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教育规划纲要和“十二五”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之年。按照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2013年及今后一段时间,我市将继续深入实施职教攻坚计划。中等职业学校规模是实施职教攻坚的重要内容,对深入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关系重大。今年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确定中职招生任务是63万人,下达我市的招生任务为46000人。从今年中招报名人数看,我市中职招生形势依然非常严峻。为确保今年我市中等职业教育招生任务的顺利完成,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提高认识,努力形成中职招生工作齐抓共管的局面
中职招生规模能否稳定,中职年度招生任务能否完成,既是构建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整体要求,又是加快建设南阳人力资源强市的基础性工程,也是“保增长、保民生、保就业、保稳定”的一项重要举措,更是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重要选择。各县区、各中等职业学校要把稳定规模作为职业教育工作发展的重点,切实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加强协调,加强合作。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实行中职招生工作一把手负责制,确定工作方针、任务、措施和办法,统一部署。在充分发挥招生主力军作用的同时,要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协作,形成由教育行政部门牵头,其它部门参与,齐抓共管、相互配合的招生工作良好局面。
二、履行职责,加强对高中阶段教育招生工作的统筹管理
各县区高中阶段教育招生工作领导小组要真正履行好统筹规划高中阶段教育的职能,要按照本通知要求,合理确定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规模,实现高中阶段学生前期的合理分流,监督计划执行情况,确保本地职普比大体相当。
南阳市高中阶段教育招生工作领导小组将加大对各县区高中阶段教育招生工作领导小组统筹管理、统筹协调职能执行情况的检查力度,对未统一下达当地高中阶段教育招生计划,不能严格执行普通高中“三限”政策的县区和学校,将予以通报,并要求学校及所在县区写出情况说明,予以公示。
为加大信息沟通,确保考生利益,省教育厅建立了“河南省高中阶段教育招生信息服务平台(zk.hagaozhong.com)”。已在“河南省普通高中综合信息管理系统”采集信息的考生可以通过该平台直接报考,既可以选报普通高中,也可以选报中职学校。未采集信息的考生,也可进入该平台“社会生”窗口报考职业学校。在此系统中,学生选报的中职学校为志愿选择,中职招生工作按原政策执行。报考中职学校的学生基本信息,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可以在权限范围内根据授予的令牌进行查询、统计。
三、落实任务,进一步改革招生任务完成情况统计制度
为充分发挥优质职业教育资源在招生工作中的辐射带动和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主阵地作用,促进全市职业教育的协调发展,推动职业教育整体培养水平的提高,市教育局参照各县、区2013年应届初中毕业生数、2012年中等职业教育招生任务、本地户籍学生接受中等职业教育人数和职普比,下达了2013各县区和各市属中等职业学校招生任务数,市教育局将根据河南省职业学校学生学籍管理系统学生注册信息,统计各地、各中职学校招生任务完成情况。
各县区要对中职招生工作实行目标管理,要将市下达的招生任务列入年度责任目标,层层分解,狠抓落实。各学校要进一步完善招生工作月报、旬报制,市教育局将从2013年7月份开始,对各县区招生工作进展情况实行旬报制,每月对全市招生情况进行通报。
四、拓宽范围,积极创新中等职业教育招生工作机制
各县区和各中职学校要多方组织生源,首先要确保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主流生源的规模。在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低的地区,对升学无望可能辍学的初中学生,普通初中或职业学校要在适当年级,根据学生个人的兴趣与能力,积极开展职业指导,对学生进行分流教育,并根据需要和可能开设职业教育课程或进行定向性、预备性的提前招生。同时,要树立“面向人人、面向社会”的办学理念,积极拓宽招生服务面和生源渠道,完善符合各县区实际的或具有行业特点的招收非应届初中毕业生的招生及教学制度改革,继续把招收往届未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退役士兵、在职职工、下岗失业人员等纳入中职招生范围,引导他们接受中等职业教育。
各县区、各中职学校要认真总结我市开展联合招生合作办学工作的经验和做法,继续创新合作办学模式和机制,增强灵活性和适应性。要不断扩大面向市外的招生规模。要充分利用优质教育资源,继续开展城乡联合招生合作办学。城市职业学校尤其是职教集团牵头学校,要充分发挥在城乡联合招生合作办学中的辐射带动作用。
五、加强宣传,全面营造中职招生良好氛围
为营造职业教育事业发展的良好氛围,确保完成中等职业教育招生任务,市教育局将进一步加大招生工作宣传力度。一是加强政策的常态宣传。根据省教育厅统一安排,市教育局将积极与报社、电视台、电台和网络等媒体联合举办“职教巡礼”“职业技能展示”等活动,并依托南阳教育网(www.nyedu.net)大力宣传职业教育的地位和作用,宣传加快职业教育发展的政策措施,宣传职业教育先进办学经验和典型事迹,动员各方面力量积极参与深入实施职业教育攻坚工作,着力营造加快职业教育发展的浓厚社会氛围。
二是加大面向主流生源的面对面宣传。要根据省教育厅统一印制《职业生涯设计》和《河南省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名录(2013版)》,加强对中等职业学校的宣传。在名录中公布河南省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网网址,通过该网可以查到全省每所中等职业学校的校址、招生联系人、招生专业、报名电话等相关信息,为考生选报职业学校提供最大的方便。《职业生涯设计》和《招生名录》将在中招报名前发放至每个初中毕业班。
各县区、各学校要根据本地、本单位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招生宣传方案,要积极与电视台、电台、网络等新闻媒体合作,通过海报、技能展示、优秀毕业生事迹报告会等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全面宣传国家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政策、国家免学费政策、资助政策、弹性学制、学分银行、分阶段完成学业措施等政策,确保国家、省市政府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各项优惠政策家喻户晓,确保中职招生、在校生规模的稳定。
六、规范办学秩序、加强学校管理
各县区要按照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管理规程》和《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等文件要求,严格审核学校办学资质和招生专业,科学核定办学规模和年度招生人数,合理确定专业设置及分专业招生计划,严格实行中职招生准入制度,确保中等职业教育的基本办学条件和教育教学质量。今后每年4月份将本地具有举办学历教育资质的学校名单上报市教育局,由市教育局审核后,报省教育厅职成教处、发展规划处和省招办备案。
各县区要采取切实措施,建立相应机制,严格规范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和办学秩序。对违规办学、办学秩序混乱、招生管理不善、管理工作薄弱、出现严重不稳定事件的学校,要视情节予以限制招生或停止招生的处罚。对不符合国家标准和教学质量差的学校,要坚决调减招生规模,并限期整改。整改工作不力的,要限制或停止其招生。对于开设农村医学、学前教育、司法类专业的中职学校,市教育局将会同相关部门,严格审查其办学资质,合理确定招生规模,并报省级相关部门备案。
联合招生合作办学必须是中等职业学历教育的各类职业学校之间的联合,严禁与不具备中等职业学历教育资质的学校或机构联合招生,严禁以联合招生合作办学为名进行乱招生、乱收费。开展联合招生合作办学学校所在地的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根据各地人才、劳动力市场,特别是企业对中等职业人才的需求以及中等职业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制定联合招生合作办学的规划,协商确定招生学校、人数、专业。每年招生工作结束后,及时将招生人数等上报市教育局职成教科和发展规划科,同时报省教育厅职成教处和发展规划处备案。
七、完善系统,加强对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管理工作
从2012年开始,河南省中等职业学校学籍管理系统的数据实现了与河南省普通中专招生录取数据的对接。各学校要充分认识到录取数据信息与注册学籍信息的准确性。要按照《河南省中等职业学校学籍管理办法》的要求,认真做好相关信息的录入工作,并确保学生信息资料的准确无误,为学生学籍管理、毕业证办理、助学金发放、免学费和招生任务、在校生人数统计工作提供可靠的依据。各学校要高度重视学籍系统数据的实事性和真实性,要派专人负责,配置符合系统要求的设备,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
八、加强管理,认真做好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和国家助学金工作
各县区要认真贯彻落实《关于转发〈河南省财政厅 河南省发展改革委员会河南省教育厅 河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扩大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政策范围 进一步完善国家助学金制度的意见〉的通知》(宛财教〔2012〕68号)和《转发〈河南省市、县学生资助管理工作考核暂行办法〉的通知》(教财[2012]305号)要求,认真履行指导和监督职能,严格审核受助对象资格,严肃查处各类套取免学费、助学金补助资金行为,确保免学费、助学金政策公开、公平和公正。
九、建立激励机制,加大对高中阶段教育招生工作督查力度
今年教育部和省教育厅将加大对连续2年以上中职招生低于高中阶段招生数45%的省辖市进行督查。我市也将加大对各县区、各学校的招生督查力度。省教育厅将进一步完善招生激励机制,把招生任务完成情况与省级职业教育项目、中央职业教育项目、河南省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示范县评审等挂钩。市教育局也要把高中阶段教育招生工作列入对各县区教育工作年度考核内容,建立健全中等职业教育招生工作激励机制,表彰先进,鞭策后进,推动全市中等职业教育招生工作不断取得新的成绩。
附件:2013年南阳市中等职业教育招生任务分配表
二0一三年五月十六日
附件:
2013年南阳市中等职业教育招生任务
分 配 表
县区或学校名称 |
2013年招生任务数(人) |
|
1、县区(12) |
合计数(26400) |
|
卧龙区 |
2600 |
|
宛城区 |
2300 |
|
唐河县 |
3200 |
|
桐柏县 |
2000 |
|
社旗县 |
2100 |
|
方城县 |
2200 |
|
南召县 |
1300 |
|
镇平县 |
2400 |
|
内乡县 |
2300 |
|
西峡县 |
2100 |
|
淅川县 |
2000 |
|
新野县 |
1900 |
|
2、市属学校(17) |
合计(19600) |
|
南阳农业学校 |
2800 |
|
南阳工业学校 |
2200 |
|
南阳中医药学校 |
1800 |
|
南阳体育运动学校 |
400 |
|
南阳文化艺术学校 |
900 |
|
南阳宛东中等专业学校 |
1200 |
|
南阳宛西中等专业学校 |
1100 |
|
南阳宛北中等专业学校 |
1100 |
|
南阳幼儿师范学校 |
2500 |
|
南阳经济贸易学校 |
1000 |
|
南阳第一中等职业学校 |
500 |
|
南阳第二中等职业学校 |
600 |
|
南阳第五中等职业学校 |
1000 |
|
南阳电大 |
900 |
|
南阳交通职业学校 |
500 |
|
南阳商务管理中等职业学校 |
600 |
|
南阳政法中等职业学校 |
500 |
|
南阳市合计 |
4600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