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融合保育,是指在一般的保育所或幼稚园实施的障碍儿童保育,即障碍儿童在正常儿童的集体中接受保育,又被称为混合教育。融合保育观认为障碍儿童理应与健康儿童生活在一起。
融合保育近年来逐渐受到国内幼教界广泛关注。随着经济的发展,各种条件逐渐具备,在我国一些发达地区,已经有些幼儿园开始招收障碍儿童,甚至尝试推行障碍儿童“随班就读”。尤其是正在进行的新一轮课程改革,其核心就是让每一名学生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这一改革所倡导的教育理念,在为不同的儿童包括障碍儿童的发展提供了条件和机遇的同时,也为融合保育创造了条件,带来了希望。但无论从理论还是实践层面来看,国内融合保育仍处于初探阶段。
日本以1981年国际障碍者年为契机,在“正常化”(normalization)观点的影响下,融合教育开始起步。与国内相比,日本在融合保育的理论和实践方面具有起步较早的优势。本文在查阅了大量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对该国融合保育的意义、形态以及实践等几个方面作了简要综述,希望通过本文,能借鉴他国现有的经验和方法,对国内融合保育的发展有所启示和帮助。
一、融合保育的意义
首先,融合保育为身体、智力方面具有差异的儿童获取共同生活的经验提供了机会。一方面,对于障碍儿童来说,可以通过模仿周围健康儿童的言行获得发展。对于语言障碍儿童,借助于游戏增加语言交流机会,对于其语言的发展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同时,与健康儿童生活在同一个环境中意味着有更多的机会建立伙伴关系。另一方面,正常儿童在融合教育中,获得了将来如何与障碍儿童相处的学习机会,通过幼年时代与障碍儿童的相处,培养对弱势群体关心等善良的情感。
其次,对于保育人员来说,融合保育提供了一个可以获得深入思考儿童发展的机会。通过直接观察障碍儿童的发展,可以获得帮助正常儿童发展的经验。另外,很多误会往往来自于对某一事物的“不了解”。通过直接的相处,可以消除或减少对于障碍儿童的歧视。
最后,融合保育对父母来说也具有重要的意义。障碍儿童的父母往往对其子女的发展怀有很多不安。通过经常与正常儿童相处,可以认识到障碍儿童不断向好的方向发展。另外,原本比较孤立的障碍儿童家长可以有更多交流的机会,把自己的心里话说出来的同时,不安和烦恼也得到了排解。而且障碍儿童的家长有更多的机会与正常儿童家长进行交流,通过父母间的交流,可以逐渐改善正常儿童家长对障碍儿童的看法。
二、日本融合保育的形态
按保育时间来分,日本的融合保育可以分为完全融合保育和部分融合保育。所谓完全融合保育,即障碍儿童的所有保育时间都是在保育所或幼稚园与正常儿童一起度过;部分融合保育是指障碍儿童只与正常儿童一起度过部分保育时间。部分融合保育可以根据具体保育地点和保育方式再进行细分。
日本为什么提倡融合保育呢?这要从日本障碍儿童的另一主要保育形态——分离保育说起。分离保育是指将障碍儿童与正常儿童分开,单独对其进行保育。分离保育的优点是便于针对障碍儿童的发展情况和特点实施指导和训练。在这些场所中,为专门实施障碍儿童保教,配备了相应的专业教师以及指导和训练所需的设施、设备和用具等,所以能够根据每一个儿童的情况进行专门指导是其最大的优点。但分离保育的实践逐渐让日本教育者认识到了分离保育的一个最大问题——儿童是通过模仿进行学习的,是在与年长或同龄儿童的交往中习得语言或基本生活习惯的,来自伙伴的丰富刺激能大大促进其自身的发展,但分离保育恰恰难以给障碍儿童提供这样的机会。和正常儿童一起接受保育对于障碍儿童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比如说,语言的习得与生活习惯的养成就是很明显的例证。另外,通过与其他儿童的广泛交流,不仅使障碍儿童的生活经验得到扩展,而且家长自身的生活经验也得到了扩展。所以自1981年以来,日本大力倡导融合保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