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教学教研 > 教育科学

教师职业倦怠的伦理困境

南阳市教育局 https://jyj.nanyang.gov.cn 时间:2020年12月29日 来源:

越来越多的教师从教之初的激情和豪言壮志早已被现实的无奈和艰难所取代,“蜡炬成灰泪始干”的悲壮更多地换来的是教师对自身前途的忧戚。慢慢地,我们很多教师开始厌倦这份工作,觉得做什么都没劲,对什么也没兴趣,做教师不过是“混口饭”罢了……种种思想、诸多行为,虽然可以理解,但却不能放任,因为我们面对的是充满希望的孩子。

 

    一、令人惊心的教师职业倦怠

 

教师职业倦怠是指教师不能顺利应对工作压力时的一种极端反应,是教师伴随于长时期压力体验而产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状态。根据美国学者Maslach等人的研究,职业倦怠主要表现为:①情绪衰竭(emotional exhaustion),是个体对压力的评估,表现为个体情绪和情感处于极度疲劳状态,工作热情完全丧失;②非人性化(depersonalization),是个体对他人的评估,表现为个体以消极否定、麻木不仁的态度对待服务对象;③低个人成就感(reduced personalaccomplishment),这是个体对自我的评估,表现为个体对自己工作的意义与价值的评价降低。这样的特征同样适用于教师职业倦怠,而且相关研究表明,教师属于职业倦怠易发人群。应该说,由于受制于多重因素的影响,我国教师职业倦怠现象相当严重,典型症状是工作满意度低、工作热情和兴趣的丧失以及情感的疏离和冷漠。根据新浪教育频道和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组织与人力资源研究所“2005年中国教师职业压力和心理健康调查”,认为当前我国教师生存状况堪忧,超过80%的被调查教师反映压力较大,近30%的被调查教师存在严重的工作倦怠,近90%存在一定的工作倦怠,超过60%被调查教师对工作不满意。

 

导致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只要能够形成压力源的几乎都可以成为教师职业倦怠的诱因,但要从教师职业的自身特质看,则与过高的职业期待、考试制度、封闭而僵化的学校管理体制、工作待遇以及教师个体的人格特征等有关。

 

Maslach等人的研究不难发现,教师倦怠主要还是个体心理层面的问题,但从分析其产生的原因以及考察其危害来看,教师职业倦怠则具有明显的伦理意蕴。国外对教师职业倦怠状况的研究发现,教师体验到职业倦怠之后容易对学生失去耐心和爱心,对课程准备的充分性降低,对工作的控制感和成就感下降。这不仅是教师个体的心理问题了,由职业场域中的心理问题必然会延伸至其生活场域中,从而导致同事关系和家庭关系紧张,并对学生发展产生显著的消极影响。很多伦理问题也藉此产生。

 

二、压力选择下的价值迷失

 

1.情绪衰竭引发信念危机

 

就如吃饭,任何事情经历多了,总觉得有点令人生怨。教书时间长了,好像老是嚼这几本教材,也确实没有很多的味道,加上各种压力、重复劳动等影响,“看什么都不顺眼,做什么都不顺心,对什么也没兴趣”,对什么总觉得“不过就那么回事”,工作没有激情,没有创造性,更不要去追求什么艺术性了。这些都是典型的情绪衰竭状态。

 

情绪衰竭是教师职业倦怠的重要心理特征之一,由于情绪是对于各种认知对象的一种内心感受或态度体验,是个体认知的基础,因此,当出现情绪衰竭时,个体首先是对工作失去兴趣,进而出现工作不努力、效率低下等问题,从而导致对工作没有信心。出现情绪衰竭的教师,他们自身普遍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是不钻研教材,根据老经验,得过且过;其次是教学方法陈旧,缺乏创新;第三是思维僵化,对问题缺乏挑战意识。研究也发现,往往工作了几年的教师,特别是工作610年的教师,最容易发生职业倦怠。从开始工作到工作610年,成就感一直呈下降趋势,而情感衰竭和去个性化却呈上升趋势,工作610年是倦怠表现最严重的阶段。学校一般对这样的教师也没什么办法。因为这个时期的教师往往对未来预期最低,而目前又极易滋生自我满足情绪。

 

2.非人性化导致目中无人

 

由于对什么都没有兴趣,仅依靠过去的定势来认识学生,目中无人,一切均在惯性的轨道上滑行,只看到“年年岁岁花相似”,看不到“岁岁年年人不同”。

 

非人性化特征反映了教师对学生主体的漠视或不认同,学生在教师眼中也不过是接受知识的容器而已。对学生更多的是指责与批评,各种体罚和变相体罚也是家常便饭。处于职业倦怠状态的教师,往往看不到学生的成绩和进步,更多的是抓住问题不放,特别是在应试压力比较大的今天,很多教师对学生学习成绩期望比较高,而无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能力,对学生的要求也多不合理。当学生没有取得教师认可的成绩时,特别是教师认为自己已经为了学生的学习呕心沥血了,但学生还是不“领情”,于是他们对学生的评价更是恶语相加。在日常生活中时常接触教师对学生谩骂的情形,教师职业倦怠的背后,都有教师主体精神失落的一面,当教师无视学生的主体存在时,自己的主体也被自己玷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