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南阳市重点民生实事教育专题新闻发布会实录

11月30日,南阳市政府新闻办举行“2021年南阳市重点民生实事”系列主题第四场新闻发布会,由市教育局领导和相关科室负责人介绍2021年南阳市加快补齐乡村教育短板、提供中小学午餐供应和课后延时服务方面的具体落实情况,并回答记者朋友关心的问题。

市教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黄平

各位新闻媒体朋友们:

大家好!非常感谢各位一直以来对南阳教育工作的关心、关注和大力支持!教育是最大的民生,承担着为国育才、为党育人的历史重任,承载着每一个家庭的希望,寄托着每一个孩子的梦想。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市教育局党组紧紧围绕建设河南省副中心城市和打造全省教育高地目标,把办好民生实事作为补齐乡村教育短板、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要工作来抓,取得了明显成效。下面,我就2021年涉及教育重点民生实事进展情况向大家作一介绍。

一、义务教育学校课后服务工作

开展中小学课后延时服务,是进一步增强教育服务能力,破解中小学生“放学早、接送难”矛盾的有效途径,也是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外负担,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举措。2021年,南阳市委、市政府把中小学生课后延时服务确定为年度重点民生实事之一。

南阳市中小学课后服务工作按照“试点先行、典型引路、逐步推开”的思路,有序开展。主要做法是:一是确定试点,树立典型,示范引领带动。我市按照“试点先行、典型引路、逐步推开”的工作思路开展课后服务工作,组织召开了全市中小学生课后服务经验交流座谈会,及时总结梳理各县区课后延时服务工作中的成功做法,取长补短,相互提高,促进我市课后延时服务顺利推进。各县区围绕“服务内容”“服务方式”“师资管理”“安全管理”“经费保障”等方面,对所属学校课后延时服务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全面评估,共推荐上报典型学校40所,市教育局从中遴选33所学校,作为全市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典型学校,对全市课后延时服务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到2021年春期,全市共有1882所中小学校开展了课后延时服务,参与学生136.3万人,参与教师8.8万人,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二是保证时间,丰富内容,提升服务质量。为进一步加强课后服务工作,市教育局提出了全市课后服务工作“全面覆盖、保证时间、提高质量、强化保障”的总要求。大力推行“5+2”模式,保证服务时间。课后服务时间内,教师指导学生认真完成作业,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辅导和答疑,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拓展学习空间,让学生在学校完成作业。同时,各学校结合实际,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艺、体育、劳动、阅读、兴趣小组及社团活动,最大努力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课后服务以学校在职教职工为主,以骨干教师为主,学校师资不足的,可聘任退休教师参加,也可聘请具备资质的社会专业人士或志愿者参与。课后服务时间内,学校每天必须有一名校级领导带班,有一定数量的中层干部值班。严禁以营利为目的商业行为进入到课后服务中;严禁有不良记录的人员参与到课后服务中。对参与课后服务的教师,学校在核定其绩效工资方面要给予适当倾斜,在表彰奖励和职称评聘方面要给予适当倾斜。三是全面调查,认真核算,确定收费标准。为落实课后经费保障,市教育局会同市发改委、财政局等部门就课后服务费标准完成了成本调查、价格调查、部门会商等程序,形成了课后服务收费标准定价方案,报经市政府同意,确定了中心城区义务教育课后服务收费标准,小学每生每月60元,初中每生每月70元。各县区结合本地实际,参照执行,目前,所有县区均确定了本地课后服务收费标准。各学校“一校一案”完善了课后服务具体实施方案。我市义务教育学校课后服务工作与今年秋期全面开展,目前,参与学生136万
余人,参与教职工88437人,聘用校外人员912人。

二、南阳市中小学午餐供应工作

开展中小学午餐供应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民心工程、民生工程,也是我市今年的重点民生实事之一。2020年10月,市教育局成立中小学午餐供应调研考察组,赴新乡市、济源市、郑州市考察学习中小学午餐午托工作先进经验。考察结束后,市教育局出台了《南阳市中小学午餐供应实施方案》,对我市中小学午餐供应工作作出安排部署,提出明确要求。2021年5月,市教育局印发《关于开展中小学午餐供应工作的通知》,坚持“政府主导、学校主责、学生自愿”原则,构建以学校自办食堂供餐为主,专业公司托管、企业配送为辅的学生就餐保障体系,全面加强校内午餐管理,为学生提供健康、营养的午餐。要求各县区教育行政部门确定本辖区午餐供应学校,分步组织实施。根据计划安排,市中心城区从今年开始实施,当年完成70%,2022年完成95%,2023年基本实现全覆盖。县城区域今年启动试点工作,2022年80%,2023年完成90%,2025年基本实现全覆盖。目前,全市城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309所,在校中小学生62.4万,已有171所学校实现午餐供餐工作,占比55.3%。为30.5万名有在校就餐需求的学生提供午餐供餐服务,占比50.4%。其中,南阳市中心城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72所,在校学生18万余人;城区义务教育阶段提供午餐学校数55所,占比76.3%,为11.4万余有需求的学生提供午餐,占比60.5%。已顺利完成中心城区中小学开展午餐供应学校不少于50所的任务。

三、农村教师周转宿舍建设工作

农村教师周转宿舍建设项目是解决农村教师住房困难、改善农村教师住房条件的民生工程,纳入省市重点民生实事之一。农村教师周转宿舍每套建筑面积不超过35平方米,具有卧室、客厅、厨房、卫生间等基本设施和符合当地实际的给排水、污水处理设施,进行简单装修,配置必要生活家具。主要做法:一是严格预算编制,坚持公开招标。所有建设项目的招投标均在各县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统一组织实施。二是突出工作重点,确保工程质量。要求从事宿舍建设、改造项目工程的勘察、设计、施工和监理单位必须具有相应的资质,严格执行建设工程的强制标准,确保工程质量。三是加强资金管理,严格审核程序。开设资金专户,进行统一管理,封闭运行。在资金拨付中,由教体局和财政局共同审核,严格把关,按比例支付。南阳市纳入2021年省重点民生实事农村教师周转宿舍项目541套,涉及宛城、卧龙等14个县区,截止2021年11月底,项目已全部竣工。

四、农村特岗教师招聘工作

作为河南省重点民生实事,市教育局积极推动“为农村学校招聘特岗教师2360名”重点民生实事落实工作。目前,全市各县市2021年特岗教师招聘工作已全部完成,实际招聘特岗教师人数3005名,圆满完成了全省2021年度重点民生实事目标任务。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一、合理设岗,积极做好“特岗计划”申报工作。市教育局对各设岗县市中小学教师基本情况进行了摸底调研,指导各设岗县市合理确定需求计划和岗位设置,认真撰写2021年“特岗计划”申请报告。积极与省教育厅沟通,获得了中央和地方3010个的特岗教师专项支持计划,为历年之最。

二、坚持原则,认真组织特岗教师招聘工作。一是提前和防疫部门联系,研判形势,指导各设岗县市完善疫情防控措施,制订好应急预案。二是认真组织考试工作。我市特岗教师招聘笔试工作全部采用普通高招标准化考场,按照普通高中监考的要求认真组织实施了笔试工作。并按照面试要求,严格组织面试工作。三是安全、保密、科学实施阅卷工作。四是按照省统一部署,按时完成了考生的体检、签约和培训、上岗工作,目前我市今年招聘的3005名特岗教师已全部到位在岗。

三、落实政策,积极为特岗教师工作生活创造条件。一是开展特岗教师专业素质提升培训,市教育局坚持每年对上年度招聘的特岗教师实施素质提升培训,提升特岗教师的专业技能。二是督促设岗县落实国家政策,确保特岗教师与当地在编教师享受同等待遇。三是督促各设岗县做好服务期满特岗教师的考核工作,为服务期满合格教师办理服务证书,并为留任教师落实工作岗位,及时办理入编手续。

我市自2009年实施“特岗计划”以来,累计为11个县市招聘特岗教师22972人,中央和省财政累计投入专项资金近23亿元,有效缓解了设岗县市的财政支出压力。这些特岗教师服务期满后,90%以上继续留在我市任教,已成为坚守在乡村教育舞台上的中坚力量,有的已经走上管理岗位,极大地缓解我市基层中小学校教师数量的问题,为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今后,市教育局党组继续加大工作力度,创新工作方法,强化教育教学管理,办好民生实事,补齐乡村教育短板,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为南阳建设河南省副中心城市做出积极贡献!

南都晨报记者提问:课后服务开展以来,社会评价较好,请介绍一下我市课后服务开展的总体情况,下一步,市教育局在开展课后服务上有什么新的举措?

市教育局基础教育一科科长房振伟

课后服务开展以来,南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在全市广大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在家长和社会各界的大力关心和支持下,总体上进展顺利。目前,我市课后服务工作已经实现了义务教育学校全覆盖,有需要的学生全覆盖的总体目标。参与学校1882所,占比100%;参与学生136.3万人,占比91%,参与教师8.8万人,占比93.26%,学生在校基本可以完成家庭作业,学生真正回归了校园,负担减轻了,更快乐了,社会各界的满意度进一步提高了。下一步,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不断提升课后服务质量:

一是在优化完善课后服务实施方案上下功夫。指导学校结合各自课后服务情况,“一校一案”,不断探索完善和优化课后服务实施方案,使课后服务开展得更加科学、更加规范、更加高效。二是在优化课后服务时间和内容上下功夫。在服务时间上,持续推行“5+2”模式,根据各个学校的实际,“一校一案”,进一步合理安排课后服务的时段,尽可能与家长下班时间相衔接。在服务内容上,根据各个学校具体条件,指导学校进一步优化课后服务内容,在认真辅导学生在校完成作业的同时,为学生提供更丰富、更科学的课后服务项目,供学生自主选择参加。严禁利用课后服务时间讲授新课或组织考试。三是在优化课后服务师资上下功夫。课后服务师资选配坚持“两个为主”:以学校在职教职工为主,以学科骨干教师为主。师资不足的,要严格按照规定程序,在社会上选聘相应专业的高素质人才,严禁有不良记录人员参与课后服务,确保有一支高素质的课后服务师资团队。
四是在优化服务保障上下功夫。一方面要强化场所保障。要求学校要充分开放艺术教室、实验室、图书室、阅览室、心理咨询室等功能教室,努力满足课后服务场地需求;另一方面要强化经费保障,在严格执行发改部门制定的课后服务收费标准的基础上,建议参照外地做法,增加财政支持力度,进一步提高经费保障能力,推进我市课后服务高质量开展。

河南经济报社记者提问:农村教师周转宿舍建设具体的标准、内容是什么?建成后,是如何分配和管理的?

市教育局发展规划科科长曹源:

农村教师周转宿舍建设项目,是指在农村学校内部或者学校附近建设的标准化宿舍,每套不超过35平方,具有卧室、客厅、厨房、卫生间等基本设施和符合当地实际的给排水、污水处理设施,进行简单装修,配置必要生活家具。
农村教师周转宿舍主要的保障对象是农村义务教育学校特岗教师、支教交流教师、离家较远需在校食宿的在编在岗教师。宿舍的产权归学校所有,在管理上,原则上采取“教师无偿入住、学校流转使用、水电等杂费个人负担、修缮维护学校负责”的管理方式,最大限度确保宿舍利用效率。

东方今报记者提问:农村特岗教师的工资和待遇如何?特岗教师服务期满后有什么政策?

市教育局教师工作科科长张永勤:

中央和省级财政安排专项资金,分别用于中央和地方“特岗计划”招聘教师的工资性支出,目前年人均为3.52万元;设岗县(市)财政负责落实资金,解决特岗教师的地方性津补贴、必要的交通补助、体检费和按规定纳入当地社会保障体系,享受相应的社会保障待遇应缴纳的相关费用。确保特岗教师收入水平原则上不低于当地同等条件公办教师收入水平,与当地公办学校教师同等对待。

特岗教师服务期满后,对考核合格的特岗教师,发放《特岗教师服务证书》,保证其享受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的意见》及“三支一扶”规定有关优惠政策;特岗教师服务期满且考核合格、自愿留在当地继续任教的,按照有关规定在核定的教职工编制总额内为其办理编制、核定工资等事业单位人员聘用手续,同时将其工资纳入当地财政统发范围。对重新择业的特岗教师,各设岗县(市)要为其重新选择工作岗位提供方便条件和必要的帮助。

河南商报记者提问:作为教育部门,对中小学午餐供餐工作采取了哪些措施?下步工作重点是什么?

市体卫艺科科长田玉敏:

中小学午餐供应工作是社会关注度高、关系学生饮食健康和食品安全的大事,市教育局历来十分重视。建立了一系列制度,从食品采购、从业人员管理、制作过程、食品留样、校长陪餐等有明确的制度规范和要求。校长是学校食品安全的第一责任人,各级教育部门对学校食品安全负有指导管理责任,各级市场监管教育部门负有监管责任。全市中小学午餐保障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学校自营食堂供应,二是公司托管经营保障,三是公司配餐供给。下一步,教育局将采取以下措施加强学校午餐保障工作。

一是指导县区、学校按照工作目标的要求和“一区一策、一校一案”的方式,积极稳妥推进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供餐工作,落实政府责任,鼓励学校自营、普惠供餐,引导企业参与学生午餐供应。对进入学校的配餐企业采取公开招标,加强供餐过程的监督管理,坚持把学生午餐供应工作做实、办好。二是加强学校食品安全监督。用四个最严的标准(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指导学校履行主体责任,从严落实食品准入、制作加工、食品留样、校长陪餐等制度,确保校园食品安全。与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联合形成监管合力,定期开展督导检查,建立问题整改台账,监督问题整改到位,完善互联网+名厨亮灶工作,实施网络监督,确保学校食品安全,提升学校食品安全管理工作水平。三是进一步推进完善家长委员会参与配餐学校供餐管理、监督。指导学校严格落实学生和家长自愿原则,配送午餐的学校,实行学生或家长自愿申报,学校统筹安排,不得强制或统一在校就餐。指导学校认真落实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确保学生饮食安全、健康成长。学生的饮食安全、身心健康是我们非常重视的问题。作为教育部门,我们对供餐企业的要求,一是有经营资质的专业公司;二是规模与要求相适应、管理严格的企业;三是信誉度好且有一定配餐经验的企业。

下一步,我们按照“一区一策、一校一案”的方式稳妥推进,关注盖面,更关注午餐质量和食品安全。加强过程监督,严格坚持学生和家长自愿原则,按照学生和家长自愿申报,学校统筹安排,不得强制或统一在校就餐,其次联合市场管理部门加强对食品安全的管理。履行好行业监管责任,落实校长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责任,积极完善家长委员会参与管理的各项制度,办成让社会满意、家长放心的实事、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