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适老模式无障碍阅读
建设教育强市我们怎么干
您现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专题专栏 > 正文内容

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办好人民满意教育 ---杨赛依

文章来源: 发布时间:2022年04月19日 点击数: 字体:

一、我市教育现有的优势是什么?如何保持?

(一)我市教育现有的优势

1.善借全市发展东风,教育发展机遇更加广阔。2021年5月份,习近平总书记来南阳视察调研,不仅提高了南阳的知名度,为南阳发展指明了前进道路和发展方向,还为我市发展带了更多的潜在的大好机遇;10月底召开的河南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支持南阳市建设成为河南省副中心城市,意味着我市发展将告别昔日的不温不火的状态,前景目标更加清晰,前行动力更加充沛;我市第七次党员代表大会上,对教育事业发展也提出了明确的目标任务和发展方向;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十四五”规划中初步谋划重大项目281个,总投资226.8亿元,这些都为我市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创造了重大机遇,我们要善于把握。

2.坚持教育优先,教育事业态势良好。近年来,南阳市委市政府坚持把教育作为最重要的政治工程、民生工程和良心工程,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持续强化教育投入、支持促进教育改革提质,助推全市教育事业发展。教育关系到千家万户,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得到了社会大众的关心和支持。教育事业实现了政府高度重视、社会热切关注、全民大力支持的良好局面。

3.注重资源扩充,发展基础更加坚实。在中心城区,近年来投资120亿元建设的完全学校和市一中新校区,不仅有效拉动了城市发展框架,还让很多农村的学生享受到了优质的教育资源,更是增加了学位,有效解决城区入学难、择校热、“大班额”等问题;在城镇,扩充义务教育资源五年规划完工项目628个、完成投资38.06亿元,新增学位30.87万个;在农村,“义务教育全面改薄工程”圆满收官,覆盖农村中小学1830所,小规模学校办学条件得到明显改善。

4.重视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一直以来,我市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切实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坚决守牢学校意识形态主阵地,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把立德树人贯穿基础、高等、职业、民办教育各个领域,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育五育并举,全面开花;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全面发展,齐头并进;全面育人观、科学质量观、绿色发展观日益深入人心,教育发展的底子好、成色足、特色明。

(二)如何保持我市教育现有的优势?

1.认真研究中央、省、市政策,把握发展壮大良好机遇。根据新的形势,我市发展正处于新的机遇期,教育事业亦是如此。我市各级党委政府以及各级教育部门要认真、及时钻研学习上级的政策性文件,如遇到合适的项目、资金等机会,要积极作为,主动担当,努力创造条件申请,全力支持配合项目资金落地。

2.创新发展举措,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要解放思想,眼界要放的更高,不能止步不前。要不断创新发展举措,勇于探索突破现有的常规做法。同时多向先进地区、其他地市学习好的经验做法,不断提升我市教育服务能力水平。

3.各级协同发力,全面下好教育一盘棋。各级教育部门要争取落实教育事业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坚持问题导向,研究存在的困难问题,并着力解决,以更大力度和更实举措保障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要充分发挥牵头抓总的职能作用,加强协调指导、组织实施、督导考核,确保每项工作任务都抓得实、有成效;涉及其他有关部门的工作,教育部门要树立大局意识,强化系统观念,立足职能、主动作为,密切配合、通力协作,为教育事业发展争取更大的支持、提供更优的服务。

4.加大宣传力度,传递我市教育正能量。利用互联网、报纸、公众号等媒介广泛宣传党的教育方针政策、优秀典型事例和先进经验做法,把南阳教育故事讲得更好、让教育声音传得更远。特别是,要积极宣传广大教育工作者投身事业、无私奉献的动人事迹,大力宣传报道捐资助学先进单位和个人,广泛动员社会各个方面和各个阶层关心、参与、支持教育事业,努力营造“党以重教为先、政以兴教为本、民以助教为荣、师以从教为乐”的社会氛围。

二、当前我市教育最大的短板(最大的问题)是什么?如何补齐(如何破解)?

(一)我市教育最大的短板

当前我市教育最大短板是城乡、区域之间教育发展不均衡,差距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城乡教育办学条件不均衡。城乡学校之间硬件设施差距巨大,很多城区学校有体育馆、健身馆、游泳馆等专门的场地,心理咨询室里有各样的先进仪器、智能化设备,而许多农村学校目前教学设施如教学仪器、教学设备等都难以保证,体育器械、音乐器材、美术器材、数学自然仪器缺乏。城市、乡镇和农村学校的校均计算机拥有量、校均图书藏量、校均电子图书藏量、校均仪器设备总值更是没有可比性,城乡、区域之间的办学条件不均衡。

二是城乡学校师资力量配置不均衡。

1.农村优质教师资源流失严重。城乡之间发展的巨大差距以及工作条件、待遇差异问题,造成了优秀教师不愿意去农村,乡村成长起来的教师又留不住的现象。每年都会有很多年纪轻、能力强的教师通过考试、调动等途径到更好的地区、学校发展,也有很大一部分教师选择考公务员、去企业发展而离开教育系统。乡村学校需要优秀教师,但是无法吸引、留住优秀的师资。

2.教师学历和水平上的差异。乡村地区教师大专以上学历占比大,而城区县城学校近年来新进的教师已达到本科学历,还有不少研究生学历的教师。除了学历,一些农村地区仍存在教师数量不足、年龄偏大、教学水平不高等问题。这些教师大都未受过严格的师范培训,学历层次偏低,教学效果无法保证。

3.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上的差异。城区学校教师不仅学历高,自身素质高,而且有更多的机会参加各种交流、研讨、培训、科研等活动,从业后整体素质不断提升,教师队伍稳定,力量充足,专业水平相对较高。而农村教师由于信息资源和提升机会的缺乏,普遍存在教育观念比较落后、教学方法守旧的问题。

三是学生培养方面不均衡。

1.跨区域招生、“掐尖”招生现象严重。一方面,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人口流入城市,乡村人口锐减,学生人数也随之减少。有一些村小的学生人数个位数,还有一些学校甚至面临萎缩、合并和被取消的的压力。另一方面,一些城区学校“掐尖”招生,跨区域招生也造成了大量优质学生的流失,不仅不利于学校、区域的发展,还大大打击了基层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2.城镇学位不足。近年来,农村学生因择校、转学而流失的人数一直在增加,且流动方向也是从乡镇向县城或向中心城区流动。这造成农村学生数量和班级数量明显下降,有的整个学校人数还不到 10 人。而与之相反的是,城镇的不少学校存在大班额问题,班级总数不断扩大。呈现出城镇挤,农村弱的现象。

3.教育教学质量不均衡。因办学条件、管理水平、师资素质、家长观念等因素影响,与城市教育教学质量相比,农村教育教学质量普遍不高。农村教学的方式单一,手段有限,应试教育为主,素质教育做得不够好,甚至有的学校根本没有开展素质教育。这就造成了城乡教育教学质量不均衡。

四是学校管理水平不均衡。

由于城乡学校管理人员教育程度、管理水平和业务能力的差异,造成学校管理水平不均衡。农村学校机构不健全,选拔的管理人员面窄,人才资源有限,再加上平时不重视管理,没有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素质相对低下,管理水平较低。城区人才资源相对集中,竞争力强,管理人员素质较高,学校管理严谨有序,学生家长和社会认可度也高。

(二)如何补齐短板?

解决我市城乡、区域教育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也就是解决处理好人民群众对更好教育的要求与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的问题。如何补齐短板?我认为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举措:

1.加大乡村等薄弱地区教育投入力度,实现教育教学条件的均衡发展。一是抓住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相衔接的契机,加强农村教育投入,特别是义务教育方面的办学条件改善。但不是每所学校只要有学生就必须严格按标准配备各类设施,满足各种条件,如有的学校学生人数个位数,却也按照标准加大投入,这是一种资源的浪费。应该根据学校规模大小,在校学生人数多少,进行合理的撤并整合后,再由政府按照建校标准合理地分配投入教育资源。如一个乡镇相邻的不远的几个村学生都不多,基础建设均陈旧落后,可以将几个学校的学生资源进行统筹合并再进行改造提升。二是改善农村及薄弱地区的教育,应该是动态的且有持续性的,不是一时补齐之后就放手不管,不搞能突击或简单地“一刀切”或者做“面子”工程。而是要依据农村教育的实际情况及长远发展,时时量化学校的硬件设施、管理标准,切合实际地改变薄弱学校面貌,踏踏实实地从教育教学发展和师资稳定、素质提升的方面逐步推进。

2.统筹加强城乡、区域之间教师队伍建设,实现师资力量配置均衡发展。教师是学校的第一资源,择校的实质是择师。因此应不断统筹加强城乡、区域之间教师队伍建设,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让每个孩子都能够享受到优质教育。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改善教师的地位和福利。要严格落实津贴、补助政策,优化教师绩效考核,提高教师收入水平。同时,积极推行教师免费乘坐公交、游览当地景点、研修培训、例行体检等活动,增进教师幸福感,提高教师职业荣誉感。二是在农村和教育薄弱县区要切实做好师资队伍建设,实施倾斜政策招聘教师或加强城乡和区域间教师的流动,鼓励高水平师资到农村和欠发达县区任教。多措并举,实现教师资源的相对均衡。三是要实施城乡学校帮扶工程,定期开展城乡学校交流活动,加大城区学校、教师与乡镇学校、教师的联动,实现人才资源和知识资源区域内的共享,发挥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功能。如定期选派优秀中青年教师到农村学校支教,优秀骨干教师定期、轮流到农村学校示教、挂职,农村教师到城区学校跟班进修等。四是重视教师培训工作。要保障好教师培训经费,广泛开展教师培训活动,让年轻教师、农村地区教师多参加培训学习,“走出去”感受差距、更新理念、开阔视野,快速成长起来。五是通过信息化远程教育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有效弥补农村师资素质弱的不足。

3.深化教育评价改革,促进教育质量的均衡。教育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方向,有什么样的评价指挥棒,就有什么样的教育导向。现在之所以出现“择校热”“城市挤、农村弱”的现象,其实还是评价体系和教育理念造成的问题,评价学校、教师、县区教育总是拿分数说事、用升学率排队、靠名次考核。如何杜绝此类现象?一是对照《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紧盯科学履责、立德树人、全面发展、师德为先、正确导向等5个维度,建立更加科学的教育评价体系,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大力发展素质教育,扭转单纯以学生学业考试成绩和学校升学率来评价的倾向。二是倡导学校、家长树立正确的、科学的教育价值观、质量观,摒弃成绩作为唯一评价教育质量的方法。应当认识到优秀的教育质量不能仅仅只是注重成绩和结果,而更应该重视教育的过程。学校应该在教授文化知识的同时,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共同生活能力和社会生存技能,实现与学生自身条件和兴趣相符合的发展道路。家长则要认识到子女接受教育的最终目标首先是学会认知、为人处世和各方面全面发展,不能仅仅注重考试成绩。三是树立正确的均衡发展理念。首先,教育均衡发展的核心是教育质量的均衡,不是教育的“限制发展”和“平均发展”,而是教育的“共同发展”和“加快发展”。发展是永恒的主题,没有发展,就没有均衡。其次,不仅是农村、欠发达区域和普通学校要大力发展,中心城区学校和重点学校同样需要进一步发展。最后,均衡的教育发展不应是短期的和单一的发展,而是可持续的和整体的发展,需要持之以恒。

4.完善教育规章制度,建立健全均衡发展的长效机制。教育的均衡发展,不是一时的均衡,而是长期的、动态的均衡,因此不仅要重视,并且还要制定相关有力的举措。一是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要充分认识教育均衡发展的社会价值,充分承担起规划责任、财政责任和管理责任,遵循平等、补差、对等的原则,合理分配、使用有限的教育资源,把公共教育资源配置到最需要的地区、学校和学生中,逐步缩小城乡教育水平的差别。二是针对以义务教育阶段为主存在的跨区域招生、“掐尖”招生现象,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进建立和完善应对机制,加强学生流动监测管控,形成自上而下完整的监管体系,保证各地区、各学校义务教育的发展水平和教育质量均衡发展。三是县区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建立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及资源合理调配和使用机制,并定期对本地区教育水平的差距,特别是义务教育水平的差距进行调查和分析,通过调查分析逐步建立起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的教育质量调查评估体系和指导体系,及时、有效履行义务教育保障职责,调控教育均衡发展。四是各级政府或上级教育部门要将教育均衡发展列入政府及教育部门的责任考核内,通过考核促进地方政府及教育部门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 

南阳市教育局主办 南阳市教育网络管理中心技术维护

豫公网安备 41130302000407号  ICP备案号:豫ICP备08104692号 网站标识码 4113000029

地址:南阳市范蠡路南阳市便民服务中心 电话:0377-63136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