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动态 > 宛教影像

跨学科之多元 融知识之贯通

跨学科之多元 融知识之贯通 淅川县中小学实验教学跨学科主题学习教研活动扎实开展

南阳市教育局 https://jyj.nanyang.gov.cn 时间:2024年09月24日 来源:

跨学科之多元 融知识之贯通

为进一步提升教师跨学科主题学习设计与实施能力,增强教师开展跨学科教学的本领,强化课程协同育人功能,提高课堂效益和教育教学质量,9月19日,淅川县教体局在县思源学校初中教育集团开展全县中小学实验教学跨学科主题学习教研活动,全县部分教育集团实验学科教师及学校相关领导参加,共同探讨如何通过实验教学促进跨学科融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等问题。

跨学科之多元 融知识之贯通

此次教研活动围绕“常规课”和“专题实践活动课”两种课型展开研讨,探讨跨学科教学策略与方法。参研教师从教学活动主题确定、跨学科素材选取、教学流程优化、学科融合技巧四个方面进行互动交流,分享优秀教学案例。该县思源学校初中教育集团化学教师李芳认为,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导下,尝试将化学实验与其他学科知识相结合,设计出既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又具有挑战性的跨学科实验项目。例如,在探究“酸雨的形成及危害”这一主题时,不仅引导学生通过化学实验了解酸雨的形成过程,还结合地理知识,让学生分析不同地域酸雨形成的差异及原因;同时,引入生物知识,探讨酸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及保护措施。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加深了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还拓宽了他们的知识视野,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他们的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该县一高附中教育集团物理教师寇磊说,在教学中可以设计跨学科的项目实践活动,如:制作一台小型风力发电机,让学生从跨学科角度与同学交流制作过程;调查日常生活用品(如厨房用品)使用中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论证自己所提建议的合理性;了解我国古代“龙骨水车”的工作原理,尝试设计此相关装置,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践探究,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跨学科之多元 融知识之贯通

淅川县思源学校初中教育集团党总支书记姚鹏程表示,跨学科教学不仅是打破学科壁垒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在设计跨学科教学活动时,应注重知识的综合应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灵活运用各学科知识。

跨学科之多元 融知识之贯通

参加活动的教师们纷纷表示,通过此次教研活动,大家对跨学科实验教学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实践经验,认为跨学科教学不仅能够提升课堂趣味性和实效性,还能培养学生在真实情境中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推进全县中小学实验教学跨学科主题学习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通过此次教研活动,该县对跨学科教学有以下几点启示:

一、无论是哪一种类型的跨学科学习,都必须有几个学科共同可跨的载体。这个载体可以是主题,可以是现象,可以是问题,可以是产品,也可以是项目等等。跨学科学习必须基于真实的(或创设的)生活情境,能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创造性地解决现实生活中的真实问题,对所学知识进行综合性的深度理解。为了实现跨学科学习的真实目的,教师要认真研读各学科的课程标准和各学科的教学目标,确定综合学习的驱动问题和本质问题。在此基础上,再聚焦、分化成三几个小任务,便于师生活动的推动和实践操作。最后实现解决问题、形成作品、创生新知识的目标。

二、在跨学科学习中,必须分清学科主次,既然是某一学科的跨学科学习,那么这一学科知识应占据主导地位,而对其它学科知识的引入要适度,即这一学科为主,其它学科知识为辅。须知,之所以要在这一课程中引入其它学科知识、方法,是为了更高效、更生动地开展这一课程的学习,但不应让其它学科知识喧宾夺主,削弱这一课程的主体地位。

三、教材是教师教学的主要依据、学生学习的重要载体。开展跨学科学习,首先,就应该认真研究学科教材。对学科教材的深度理解是上好这一学科课的前提,也是这一学科课程中开展跨学科学习的前提。倘若教师连这一学科教材都不了解,那么在这一学科课程中开展跨学科学习就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完全无从谈起。在对这一学科教材有了深入的挖掘和理解之后,教师就要深入挖掘其它学科教材。其它学科教材对这一学科教师而言相对陌生,正因为如此,对其它学科教材的挖掘就变得尤为重要。倘若这一学科教师只是走马观花地把其它学科教材翻一遍,就难以发掘这一学科与其它学科之间的跨学科知识点,而且即便发现了相关知识点,也可能发生因为对其它学科知识了解过浅甚至于理解错误,难以达成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开展跨学科学习的主要目的之一,是为了让学生拥有跨学科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进学习效率。因此,在开展跨学科学习时,教师应遵循学生自主探究的原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思考和探究。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自行梳理、归纳、讨论、研究学科之间的关系,继而全面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真正从跨学科学习中得到提高。但值得注意的是,遵循学生自主探究的原则,并非让教师完全撒手不管,任学生自由发挥。教师应时刻对学生的表现予以关注和引导,并控制课堂纪律,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的自主思考和自主探究更为有效。

全媒体记者:王丙双       通讯员:姚成儒  王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