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动态 > 宛教影像

南阳市第二十七小学:劳动教育助成长 “童耕园”里收获多

南阳市教育局 https://jyj.nanyang.gov.cn 时间:2025年04月27日 来源:

南阳市第二十七小学:劳动教育助成长 “童耕园”里收获多

四月的南阳大地,万木葱茏,绿意盎然,到处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4月23日,位于南阳市宛城区汉冶街道净土庵社区的“童耕园”再次热闹了起来,南阳市第二十七小学组织该校三(2)班的学生们兴高采烈地来到这片校外劳动教育实践基地,采摘豌豆角儿,收获劳动果实,在欢声笑语、挥洒汗水中迎来了又一节劳动实践课。这不仅是学校开展劳动教育的一个缩影,也是深受学生们喜爱的劳动育人实践活动。

南阳市第二十七小学:劳动教育助成长 “童耕园”里收获多

“劳动教育作为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具有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中的重要因素。”南阳市第二十七小学校长李松朝告诉记者,面对新时代劳动教育的诉求,学校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牢牢把握学生在未来工作和生活中必备的基本劳动素养、基本劳动品质和基本劳动习惯,依托“童耕园”劳动教育实践基地,以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劳动意识和劳动习惯为导向,将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逐步形成了具有二十七小特色的以劳育人新生态,让学生切实从劳动中品味乐趣、发现价值、获得成长。

决策:创建劳动教育基地,厚植师生劳动品质

南阳市第二十七小学:劳动教育助成长 “童耕园”里收获多

2022年8月,李松朝受命担任南阳市第二十七小学校长后,他觉察到学校在管理、教学中存在有诸多问题和不足。南阳市第二十七小学校位于汉冶铁遗址游园附近。作为一所位于闹市区的小学,其办学规模相对较小,学生数量不多,教师教学热情不高,部分教师存在“躺平”心态,“当天和尚撞天钟”得过且过思想严重,有时甚至连钟都撞不响,纪律观念比较淡薄。针对这些问题,李松朝在建立健全学校常规管理制度、规范教师从教行为的同时,把目光投向了五育并举的劳动育人上,力争把南阳市第二十七小学建设成“河南省劳动教育特色学校”。

在多方考察学习和广泛论证后,李松朝和全体教师一道,积极探索课程改革,创新劳动育人新模式,改变传统劳动教育方法,从校内劳动、家务劳动、实践基地劳动三个层面确定劳动清单,明确低中高年级劳动内容,构建校本劳动课程体系,并开展了一系列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的劳动教育实践活动,充分发挥劳动的育人功能,强化学生的劳动观念,厚植学生的劳动品质,弘扬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

2022年9月,在宛城区教体局、汉冶办事处、净土庵社区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李松朝带领全体师生在净土庵社区一片空地上清理冗杂,拓荒辟壤,匠心擘画,开辟建立了市中心主城区目前面积最大的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童耕园”。这处“童耕园”距离学校约50米,占地约3500平方米,坐落于汉冶铁遗址,东依温凉河,南接电业局,西邻北垣街,北连汉冶游园,整体划分为5个区域,分别为五谷园、果蔬园、百草园、桃李园和阳光房,划分给各班作为实验田。教师和学生家长带领学生在各自实验田内劳作,种植作物由学生自主策划,学生参与种植、管理、收获、粗加工等农事活动全过程,在其中感受多样化的劳动情境,培育劳动最伟大、劳动最光荣的情感意识。

实践:开展劳动特色教育,让劳动意识入脑入心

南阳市第二十七小学:劳动教育助成长 “童耕园”里收获多

劳动实践教育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一环,南阳市第二十七小学积极构建劳动教育体系,以更加丰富的活动内容帮助学生树立劳动意识,并付诸实践行动。

“为扎实开展劳动特色教育,让劳动意识深入学生的内心,促使教师们增强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学校组建成立了劳动教育领导小组,建立劳动教育长效机制,制订了实施方案和劳动预案,将劳动教育列入学校年度发展规划。”南阳市第二十七小副校长褚付德德介绍说,学校还定期召开劳动教育工作分析研讨会,听取劳动教育领导小组工作汇报,制定并完善劳动教育相关措施。

在日常管理中,学校每周每班一节劳动课,每周每班一次劳动实践体验活动,要求班主任和劳动课老师们积极上好劳动课,讲解相关劳动知识,教会学生基本劳动技能。校内劳动以打扫班级卫生、整理课桌书包、整理劳动工具、佩戴红领巾等为主要劳动形式,教育学生在校要争做好孩子;校外劳动包括家务劳动、社区志愿服务活动、劳动实践等内容。其中,家庭劳动教育以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中的劳动实践为主,着眼于培养学生长期幸福生活能力,培育家庭好孩子;利用节假日带领学生清理街道、小区“牛皮癣”、开展废物利用回收等活动,鼓励学生做社会生活中的好孩子;聘请专业教师担任劳动实践指导教师,明确校内外劳动相关要求,引导学生参与“春种、夏耘、秋收、冬藏”整个过程,大力开展劳动教育。

收获:上好劳动实践课,在劳动中收获成长

南阳市第二十七小学:劳动教育助成长 “童耕园”里收获多

每当新学期开学,南阳市第二十七小学以“童耕园”为劳动教育主阵地,将劳动实践第一课作为新学期开学的“重头戏”来抓,用心策划,精心组织,尽心实施,力争开好头,起好步。

一年级新生入学后,班主任先给学生讲解去“童耕园”路上和在“童耕园”劳动时的安全常识,讲解拔草、翻地、种菜的相关知识,随后和老师、家长一起拔除实验田内的花生,清除田间干枯的玉米杆,铲除芝麻地里的杂草,翻土刨地,种上萝卜、白菜等蔬菜。一番劳动下来,人人汗流浃背,各个挥汗如雨,笑脸成了“大花猫”,然而,他们望着整整齐齐的菜畦,内心感到无比的兴奋。

中年级的师生、家长则将果蔬园内的蔬菜架子全部拆除,将干枯的西红柿、黄瓜、豆角秧子等全部拔净,施上土肥,深翻土地,捡出碎石,将地平整,播下小麦、油菜、豌豆等希望的种子。他们个个虽然满身汗水,腰酸背痛,脸上却洋溢着甜蜜的笑容。

高年级师生举行采摘节活动,一部分学生来到百草园采摘决明子,决明子结了很多的荚,同学们一边细心摘角,一边讨论着决明子的功效,不一会儿就摘满了篮子。其余同学采摘金银花,由于水肥充足,金银花的花期特别的长,顶着秋阳还在开放,同学们两人一组,按照分工,小心翼翼地采摘着,黄白相间花瓣透过竹篮散发着清香。虽然师生们的衣衫被汗水湿透,脸和胳膊也晒得通红,可他们心里比吃了蜜还甜。

每年教师节前,高年级学生在“童耕园”里刨红薯,学生们纷纷把成熟的红薯送给校长和老师们,以此向他们表示敬意。因为,老师们在培育学生劳动品质的同时,也让他们掌握了劳动技能,学会了劳动,学会了合作,学会了分享,学会了生活。通过自己劳动收获的果实,是献给老师们最珍贵、最有意义的礼物。

“自学校开展劳动特色教育以来,我家孩子有了很大变化,学习的积极性明显提升,也能体谅父母的辛苦,主动帮助我做家务,还积极学习一些有难度的家务劳动,这让我感到很欣慰,真的很感谢南阳市第二十七小学的老师们!”一名来学校接孩子回家的家长感慨地说:“学校开辟的这片‘童耕园’很有意义,孩子们在园子里学到了真正的劳动实践知识,认识了大量的农作物,知道了这些作物的生长过程。”

“晶莹的露珠挂在豌豆叶上,绿油油的藤蔓爬满木架,饱满的豆荚像一串串弯月挂在枝间……”

“通过校外劳动实践,我懂得了劳动最光荣、最伟大,我也体会到了父母的艰辛,我要珍惜每一粒粮食、节约每一滴水……”

这是南阳市第二十七小学学生们在参加完校外劳动实践写的心得体会,字里行间渗透着对劳动的尊重、对生活的热爱。

“劳动本身就是一种教育,一种更切近生活本质的赋予孩子幸福生活能力的教育。”李松朝表示,下一步,南阳市第二十七小学持续通过校内劳动、校外劳动、劳动实践等多种形式,让劳动意识在孩子们的心中生根发芽,让劳动教育开花结果,让同学们通过劳动教育、劳动实践,增长劳动技能,收获成功喜悦,陶冶高尚情操,涵养劳动品格,厚植青少年学生劳动最光荣、劳动最伟大的思想观念,让劳动育人这一办学特色更加凸显。

全媒体记者:王丙双     通讯员:褚付德